第一章:灾荒乱世,命运多舛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的广袤大地被无尽的灾荒所笼罩。

狂风呼啸,卷着漫天的黄沙,似乎要将这片土地上的生机彻底吞噬。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落,李自成的家宛如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

土坯房的墙壁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斑驳不堪,屋顶的茅草也在狂风中瑟瑟发抖。

屋内,昏暗的光线中,李自成和父母围坐在破旧的木桌旁,桌上仅有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

“爹,这日子没法过了,地里颗粒无收,咱们可怎么办?”

李自成望着面容憔悴的父亲,眼中满是焦虑。

李父深深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仿佛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孩子,这是老天爷不给咱活路啊。”

李自成的母亲虚弱地靠在墙边,咳嗽声不断:“当家的,我这身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李自成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怒。

不久,李自成的母亲终因贫病交加离开了人世。

母亲的葬礼简单而凄凉,只有李自成和父亲在寒风中默默流泪。

然而,命运的打击接踵而至。

没过多久,父亲也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撒手人寰。

李自成独自站在父母的坟前,狂风肆虐着他的衣衫。

“爹,娘,我一定会活下去,一定会让这世道变个模样!”

他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却带着无比的坚定。

为了生存,李自成被舍入寺庙,成了一名小和尚,法名黄来僧。

寺庙的钟声悠悠,却无法抚平他内心的伤痛。

“黄来僧,去把佛堂打扫干净!”

寺中的老和尚严厉地说道。

李自成默默拿起扫帚,一边打扫一边想着家中的遭遇。

“这世间为何如此不公?”

他喃喃自语。

离开寺庙后,李自成又给本邑的艾姓地主牧羊。

辽阔的草原上,羊群缓缓移动,李自成望着天空,思绪飘远。

“总有一天,我要摆脱这任人欺凌的命运!”

他暗暗发誓。

时光匆匆,李自成十几岁时,母亲离世的悲痛还未消散,父亲又离他而去。

失去双亲的他,仿佛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波涛中独自漂泊。

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李自成应募到了银川驿站,成为了一名驿卒。

本以为生活能有一丝转机,可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更多的磨难。

驿站中,李自成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

“李自成,这公文你怎么给弄丢了!”

上司愤怒地咆哮着。

李自成低着头,“大人,小的一时疏忽……”“疏忽?

哼,就因为你,驿站要遭受多大的损失!”

上司毫不留情地将李自成革职。

失去了工作的李自成,不仅没有了生活的来源,还欠下了一***债。

被驿站裁撤的李自成,回到家中,面对着空空如也的屋子和堆积如山的债务,愁容满面。

“这可如何是好?”

李自成喃喃自语,眼中满是绝望。

就在这时,债主艾举人找上门来。

“李自成,你欠我的钱什么时候还?”

艾举人趾高气昂地说道。

李自成无奈地说道:“艾老爷,您再宽限些时日,我一定想办法还上。”

“哼,宽限?

你当我这钱是白借的?

今天你要是还不上,就别想好过!”

艾举人恶狠狠地说道。

李自成咬了咬牙:“艾老爷,我真的没有钱。”

艾举人一挥手,几个家丁冲上来,将李自成按倒在地,给他戴上了枷锁。

“把他拉到集市上游街,让大家都看看,欠钱不还的下场!”

艾举人得意地笑了。

李自成被拖着在集市上***,周围的人们指指点点。

“这不是李自成吗?

怎么落得这般下场?”

“唉,都是这世道逼的。”

在穷伙伴们的帮助下,李自成终于挣脱了枷锁。

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回到家中,拿起一把刀。

“叔,你要干啥?”

侄儿李过惊恐地问道。

“我要杀了那艾举人,讨回公道!”

李自成红着眼睛说道。

夜晚,李自成潜入艾举人家中,手起刀落,结束了艾举人的性命。

杀了艾举人后,李自成知道事情闹大了。

还没等他喘口气,又得知妻子韩金儿与村上的盖虎通奸。

“这日子没法过了!”

李自成怒不可遏,冲进屋内,将妻子和盖虎一并斩杀。

两条人命在身,官府自然不会放过他。

李自成带着侄儿李过开始了逃亡生涯。

“叔,咱们能逃到哪儿去?”

李过问道。

李自成望着远方:“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

在逃亡的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

李自成和侄儿李过一路奔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崇祯二年(1629 年)二月来到了甘肃甘州。

甘州的城门口,李自成和李过望着高大的城墙,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叔,咱们在这能有出路吗?”

李过有些不安地问道。

李自成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只要咱们肯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顺利地投军,进入了兵营。

兵营里,士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

杨肇基总兵在点将台上看着,目光威严。

李自成和李过被分配到了王国参将的麾下。

王国参将看着他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麾下的兵,好好干!”

李自成用力地点点头,“参将大人放心!”

在军中,李自成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机智,很快就崭露头角。

一次训练中,李自成表现出色,引起了王国参将的注意。

“李自成,你很不错,从今天起,你就是军中的把总。”

王国说道。

李自成单膝跪地,“多谢参将大人提拔!”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这一年的冬天,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

朝廷急调西方军队赴北京防守,李自成所在的部队也在其中。

部队在行军途中,气氛压抑。

“这一路上不知道又要吃多少苦。”

一个士兵抱怨道。

李自成鼓励大家,“兄弟们,咱们是为了保卫国家,再苦再累也值得!”

当部队途经金县时,士兵们己经疲惫不堪,纷纷要求发饷。

“参将大人,兄弟们都辛苦了,该发饷了!”

李自成说道。

王国却冷冷地回答,“现在没有饷银,等以后再说!”

士兵们愤怒了,“我们卖命打仗,连饷银都不给,这算什么!”

士兵们的愤怒如即将喷发的火山,压抑的气氛在队伍中弥漫。

“参将大人,您不能这样对待兄弟们,大家都是拿命在拼啊!”

李自成再次挺身而出,试图为士兵们争取应得的饷银。

王国却怒目而视,“李自成,你别在这里煽动军心,否则军法处置!”

李自成毫不退缩,“大人,如果您执意不发饷银,兄弟们是不会答应的!”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士兵高喊:“我们不干了,反了他娘的!”

这一声呼喊如同点燃了火药桶,士兵们纷纷响应,局面瞬间失控。

“反了!

反了!”

呼喊声此起彼伏。

李自成深知此时己无法挽回,他大声喊道:“兄弟们,既然参将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

士兵们一拥而上,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围在中间。

“你们想干什么?

造反是要杀头的!”

县令晏子宾惊恐地喊道。

“是你们逼我们的!”

李自成怒吼着,手起刀落,王国和晏子宾当场毙命。

一时间,金县陷入了混乱,兵变的消息迅速传开。

“叔,接下来咱们怎么办?”

李过望着李自成,眼中既有兴奋又有迷茫。

李自成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己经走到这一步,我们就不能回头,要拉起队伍,与这黑暗的世道抗争到底!”

在李自成的带领下,兵变的士兵们组成了一支起义军,他们劫富济贫,惩治贪官污吏,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响应。

然而,他们的行动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大批官军开始围剿。

“李自成,你们这群叛贼,休想逃脱!”

官军将领叫嚣着。

李自成毫不畏惧,“兄弟们,别怕,跟他们拼了!”

起义军与官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

战场上,起义军死伤惨重,李自成望着身边倒下的兄弟,心中充满了悲愤。

“撤!”

李自成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起义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下,迅速撤离战场,钻进了深山之中。

深山中,李自成和剩余的兄弟们聚在一起,个个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叔,咱们这次损失太大了,还能撑下去吗?”

李过一脸的担忧。

李自成坚定地说道:“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

他们在山中暂时安营扎寨,李自成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我们不能一首躲在这里,必须想办法补充兵力和物资。”

李自成对众人说道。

于是,李自成派出探子,去附近的村庄打探情况。

不久,探子回来报告:“附近有个大户,家中囤积了不少粮食和钱财。”

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那我们就去把它夺过来,分给百姓。”

夜晚,李自成带领着兄弟们悄悄下山,袭击了那个大户。

“不许动,把粮食和钱财交出来!”

李自成手持大刀,威风凛凛。

大户吓得浑身发抖,乖乖交出了财物。

起义军将粮食和钱财分给了穷苦的百姓,百姓们对他们感恩戴德,纷纷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有了新的兵力和物资,起义军又重新振作起来。

“兄弟们,我们要继续战斗,推翻这黑暗的朝廷!”

李自成站在高处,大声呼喊。

在李自成的鼓舞下,起义军士气高昂,准备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