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且说那日,宝玉于大荒山青埂峰下,见一僧一道,细谈一番,似有所悟,便随那癞头和尚飘然而去,留下一段尘缘未了。

这日,宝玉忽觉眼前一亮,已然身处太虚幻境。

但见那珠帘绣幕,画栋飞甍,较之从前,更添了几分仙气。

宝玉正欲寻那警幻仙子,忽闻一阵环珮叮咚,香风袭人,只见警幻仙子袅袅婷婷,缓步而出。

警幻仙子见宝玉,微微一笑,道:“宝二爷,别来无恙?”宝玉忙施礼道:“仙子安好?宝玉此番前来,实乃心中有惑,望仙子指点迷津。”

警幻仙子轻轻摇头,道:“宝二爷心中所惑,我自知晓。

只是这红尘俗事,非三言两语可解。

且随我来。”

说罢,警幻仙子引宝玉至一亭中,亭中设有一桌一椅,桌上摆着一壶清茶。

二人对坐,警幻仙子为宝玉斟上一杯茶,道:“宝二爷且先品品这茶。”

宝玉接过茶杯,轻抿一口,只觉清香满口,心神俱宁,道:“此茶真乃仙品!”警幻仙子笑道:“此茶乃太虚幻境特有,名为‘忘忧茶’。

人饮此茶,可忘世间万般烦恼。”

宝玉闻言,心中一动,道:“仙子之意,莫非是要宝玉忘却前尘往事?”警幻仙子道:“宝二爷聪明过人,然红尘纷扰,情孽纠缠,若能忘却,岂非幸事?”宝玉低头沉思片刻,道:“仙子所言极是,只是宝玉心中有一段情,刻骨铭心,实难忘却。”

警幻仙子道:“我知你心念黛玉,只是她已香消玉殒,你又何必执着?”宝玉道:“黛玉虽逝,然她之情、她之貌,永存我心。

宝玉此生,若无黛玉,便如行尸走肉。”

警幻仙子叹了口气,道:“宝二爷用情至深,令人钦佩。

只是这红尘之路,还需你自己去走。

我且问你,你可知黛玉因何而亡?”宝玉摇头道:“宝玉不知,还望仙子明示。”

警幻仙子道:“黛玉本乃绛珠仙子,为还你前世之恩,下凡历劫。

她一生多愁善感,皆因你前世之债。

如今债已还清,她自当归去。

你若真心念她,便应振作精神,了结你在红尘中的缘分。”

宝玉闻言,泪流满面,道:“宝玉深知黛玉之去,实乃天命难违。

只是心中思念难断,不知如何才能了结这红尘缘分?”警幻仙子道:“宝二爷且莫悲伤,你且随我来。”

说罢,警幻仙子起身,引宝玉至一河边。

那河波光粼粼,水清见底,河中似有无数人影闪动。

宝玉定睛细看,只见那些人影皆是女子模样,或喜或悲,或嗔或怒。

警幻仙子道:“此河名为‘情缘河’,河中之人影,皆是你红尘中的情缘。

你且看看,可有你能了结之缘?”宝玉顺着河岸走去,只见那些人影中,有一个身影似曾相识,却又模糊不清。

宝玉心中一动,道:“仙子,那模糊身影,似是我曾相识之人,却又想不起是谁。”

警幻仙子道:“那身影乃是你红尘中的一段未了之缘,你若想起,便能了结。”

宝玉凝神细看,那身影渐渐清晰起来,原是那湘云模样。

宝玉心中一痛,想起湘云昔日之情,不禁泪流满面。

警幻仙子道:“宝二爷,你可知湘云之情?”宝玉道:“湘云与我,自幼相识,情同手足。

只是她如今嫁与他人,宝玉又能如何?”警幻仙子道:“湘云之情,实乃真情。

她虽嫁与他人,然心中念你。

你若能了结此缘,便可放下心中一段负担。”

宝玉闻言,心中似有所悟,道:“仙子之意,莫非是要我去寻那湘云?”警幻仙子道:“宝二爷心中已明,何须多问。

你且去吧,了结此缘,再来见我。”

说罢,一挥衣袖,宝玉只觉眼前一黑,便已身处尘世之中。

宝玉四处张望,只见自己身处一繁华街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宝玉心中茫然,不知该往何处去寻湘云。

正欲问人,忽见一熟悉身影从眼前闪过。

宝玉定睛细看,那身影正是湘云。

只见她衣衫华丽,面容憔悴,匆匆行走于人群之中。

宝玉心中一痛,忙追上湘云,喊道:“湘云妹妹!”湘云闻言,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只见宝玉站在身后,泪流满面。

湘云心中一颤,道:“宝玉哥哥,你怎么在这里?”宝玉道:“湘云妹妹,我特地来寻你。”

湘云闻言,泪水夺眶而出,道:“宝玉哥哥,你何苦来寻我?我如今已嫁为人妇,不能再与你相见。”

宝玉道:“湘云妹妹,我知你心中念我。

你嫁与他人,实非你所愿。

宝玉此生,若能与你相守,便死而无憾。”

湘云摇头道:“宝玉哥哥,你莫要再说此话。

我与你之情,已成往事。

你且回去吧,莫要再来寻我。”

说罢,转身欲走。

宝玉心中一急,拉住湘云的手,道:“湘云妹妹,你且听我一言。

我此番前来,实乃了结心中情缘。

你若不愿与我相见,我便在此长跪不起。”

湘云闻言,心中一痛,道:“宝玉哥哥,你何苦如此?你知我心中有你,只是这世事无常,我们又能如何?”宝玉道:“湘云妹妹,我只要你一句话。

你心中可有我?”湘云泪流满面,道:“宝玉哥哥,我心中自然有你。

只是这红尘俗事,非我们所能左右。”

宝玉道:“湘云妹妹,你既心中有我,我便心满意足。

你且保重身体,宝玉此生,永不忘你。”

说罢,宝玉松开湘云的手,转身离去。

湘云望着宝玉的背影,泪如雨下。

自此,宝玉心中了结一段情缘,便觉心中轻松许多。

宝玉回到太虚幻境,再见警幻仙子。

警幻仙子见宝玉神色轻松,笑道:“宝二爷,你可是了结了红尘之缘?”宝玉点头道:“多谢仙子指点迷津,宝玉已了结一段情缘。”

警幻仙子道:“宝二爷心中情缘虽多,然只要你用心去了结,终能放下。

你且去吧,他日有缘,我们再会。”

说罢,一挥衣袖,宝玉只觉眼前一黑,便已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

宝玉站在青埂峰下,望着那茫茫山色,心中感慨万千。

想起自己一生经历,如梦如幻,似真似假。

如今虽已了结一段情缘,然心中仍有牵挂。

宝玉叹了口气,道:“人生如梦,情孽纠缠。

不知何时,方能了结这红尘之缘?”说罢,转身离去,只留下一道孤独的身影,在青埂峰下渐行渐远。

且说宝玉离去后,一路跋涉,心中虽有牵挂,却也渐渐放下。

这日,宝玉来到一幽静小镇,镇上民风淳朴,景色宜人。

宝玉心中欢喜,便在镇上住了下来。

镇上有一书院,名为“清风书院”。

宝玉闲来无事,便去书院中听讲。

那书院中有一先生,名为柳儒卿,学识渊博,品行高洁。

宝玉与柳先生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柳先生见宝玉气质非凡,心中好奇,问道:“公子气宇轩昂,非池中之物。

不知公子从何而来?又欲往何处去?”宝玉闻言,叹了口气,道:“先生过奖了。

宝玉此生漂泊无定,不知归处。”

柳先生道:“公子莫要悲伤。

人生如梦,何处不是归处?只要心中有念,便能找到归宿。”

宝玉闻言,心中一动,道:“先生所言极是。

只是宝玉心中仍有一念未了。”

柳先生道:“公子心中所念,可是红尘情缘?”宝玉点头道:“先生神机妙算,宝玉心中所念,正是红尘情缘。”

柳先生笑道:“红尘情缘,乃是人生一大劫数。

公子若能放下,便能超脱尘世。”

宝玉道:“先生所言极是。

只是宝玉心中牵挂难断,不知如何是好。”

柳先生道:“公子莫急。

我且问你,你可知你心中所念之人,如今身在何处?”宝玉摇头道:“宝玉不知。”

柳先生道:“公子何不四处寻找?或许能有所获。”

宝玉闻言,心中一亮,道:“先生所言极是。

宝玉这便去寻找。”

说罢,起身告辞,离开书院。

宝玉四处寻找,走遍了千山万水,却始终未见心中所念之人。

这日,宝玉来到一江边,只见江水滔滔,波光粼粼。

宝玉心中疲惫,便坐在江边休息。

忽闻一阵琴声传来,悠扬动听。

宝玉循声望去,只见一女子坐在江边,正在抚琴。

那女子容颜绝美,气质高雅,宛如仙子下凡。

宝玉心中一动,觉得这女子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是谁。

那女子见宝玉望来,微微一笑,道:“公子可是来找我的?”宝玉闻言,心中大惊,定睛细看那江边抚琴的女子,虽觉容颜绝美却带着几分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但那双眸中的灵光,却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与哀伤。

他颤抖着声音,试探着问道:“姑娘,你……你可是黛玉?”那女子闻言,琴声戛然而止,她抬眸望向宝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惊喜,有哀伤,更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

她轻轻站起身,走到宝玉面前,轻声说道:“宝玉,是我,黛玉。

只是,我已不再是那荣府中的林黛玉了。”

宝玉闻言,泪水瞬间涌上了眼眶,他上前一步,紧紧握住黛玉的手,哽咽着说道:“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