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本是普通医女,在瘟疫中凭精湛医术和仁心救治百姓,获“神医”之名。但她志不在此,
女扮男装参加科举,高中状元入朝为官。面对朝堂权臣当道,她决心改变现状。边关告急,
女主主动请缨,化身巾帼将军大败敌军。凯旋后却遭陷害,生死危机中,
女主凭借智慧查明真相、洗清冤屈,还推行新政造福百姓。她游历江湖行侠仗义,
最后功成身退归隐山林。第一章:医者仁心天刚破晓,昏暗的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
给整座城蒙上一层灰沉沉的纱。南诏城的城门口,此刻却一片混乱嘈杂。林羽一袭素色衣衫,
身姿挺拔地站在城门口,眉头紧锁,望着眼前乌泱泱的人群。短短三日,
可怕的瘟疫如恶魔般肆虐,已有数百人不幸染病。城中医馆早已人满为患,
药铺里的药材也被抢购一空,整个城市都被恐惧与绝望笼罩。
林羽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银针,深吸一口气,大步朝着人群走去。“让一让,让一让!
”她声音清脆却有力,双手用力拨开拥挤的人群,挤到了最前面。
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孩童躺在地上,小脸毫无血色,呈现出不正常的青灰,呼吸急促而微弱,
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着。林羽见状,立刻蹲下身,动作轻柔地伸手搭上孩子的脉搏。
“这位姑娘,你还是离远些好。”旁边一位好心的大叔忍不住劝道,脸上满是担忧,
“这病传染得厉害,可别把自己搭进去了。”林羽仿若未闻,专注地感受着指下传来的脉象。
脉象浮数,再看孩子舌苔黄腻,她心中已有判断,这是典型的热毒之症。事不宜迟,
她迅速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银针,眼神专注而坚定,
在孩子的少商、商阳等穴位上快速而精准地刺入。“拿纸笔来!”林羽头也不抬,高声喊道。
很快,便有人递上了纸笔。她提笔如飞,写下药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各三钱,
黄芩、栀子各二钱……”“这……”旁边一位老大夫接过药方,面露难色,犹豫着开口,
“这些药材都是清热解毒的,只是这用量会不会太大了?寻常用药,
可不敢下这么重的剂量啊。”林羽站起身,目光冷静地扫过周围惶恐不安的人群,
声音沉稳有力:“此症来势汹汹,非重剂不能见效。若按寻常剂量,只怕还没等药效发作,
人就已经……”话还没说完,地上原本昏迷的孩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林羽连忙俯身查看,
只见孩子的面色渐渐由青转红,呼吸也慢慢平稳了下来。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声。“神了!
真是神了!”“这位姑娘好医术!”林羽顾不上理会众人的赞叹,
转身神色严肃地对那位老大夫说道:“还请尽快按方抓药,熬成汤剂分发给病患。另外,
在城南设一处隔离区,所有病患集中医治,健康百姓不得靠近,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老大夫连连点头,带着药方匆匆离去。林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顾不上休息,又继续查看其他病患的情况。这一忙,便是整整三天三夜。期间,
林羽累得几乎站不稳,却始终咬牙坚持着。她穿梭在病患之间,望闻问切,施针用药,
一刻也未曾停歇。城中百姓看着这个瘦弱却坚韧的姑娘,心中满是感激与敬佩。
当林羽终于能坐下来歇口气时,城中已经传开了“神医”的名号。她苦笑着摇摇头,
在她看来,这哪是什么神医,不过是自己多读了几本医书,又恰好遇到名师指点罢了。
“姑娘,姑娘!”一个衙役匆匆跑来,神色焦急,“知府大人有请!”林羽稍作整理,
跟着衙役来到府衙。知府大人正在堂上来回踱步,神色忧虑。见林羽进来,他眼前一亮,
快步迎上前:“这位姑娘,本官听说你医术了得,短短几日就控制住了疫情,
不知可愿入太医院?以你的医术,定能在太医院大展拳脚,为皇家效力。”林羽微微欠身,
礼貌而坚定地摇摇头:“大人,民女志不在此。”“哦?”知府大人挑了挑眉,
眼中满是好奇,“那姑娘志向何在?不妨说来听听。”林羽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
直视着知府大人的眼睛:“民女想参加科举。”此言一出,堂上一片哗然。
周围的幕僚们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交头接耳起来。在这个时代,女子参加科举,
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知府大人愣了片刻,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好!有志气!
本官就破例为你作保!”林羽心中一喜,连忙行礼致谢:“多谢大人!民女定当全力以赴,
不负大人期望。”从府衙出来后,林羽望着天空,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
参加科举的道路必定充满艰辛与挑战,但她不怕。她要用自己的所学,
为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事情,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而这,
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第二章:科举之路林羽从知府大人处得到保举后,
深知自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女扮男装参加科举,
这在世人眼中简直是大逆不道之事,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林羽心意已决,
她渴望通过科举,步入朝堂,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回到家中,
林羽开始精心筹备科举事宜。她翻出多年来苦读积攒下的经史子集,
又购置了最新的科举策论书籍,日夜研读。为了扮得更像男子,她特地找来合身的儒衫,
束起长发,戴上儒巾,对着铜镜反复练习男子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间,要尽显儒雅风流,
又不能露出女子的柔弱与娇羞。备考的日子枯燥而艰辛,每日天还未亮,
林羽便已坐在书桌前诵读经典,夜晚灯火燃至三更,她仍在奋笔疾书,研习策论。
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便饮一杯清茶,全身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光匆匆,
三个月转瞬即逝。科举的日子终于来临,林羽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站在了贡院门口。此时,
贡院前人山人海,皆是身着儒衫的年轻学子,他们或意气风发,或神色紧张,
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抱负。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众多学子之中,有一位竟是女娇娥。
林羽深吸一口气,握紧手中的考牌,稳步走进考场。考场内,一排排桌椅整齐排列,
气氛庄严肃穆。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随着一声锣响,考官开始分发试卷。林羽接过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这一次的科举,
策论题目是“论治国之道”,诗词题目则要求以秋日为景,抒发壮志豪情。看到题目,
林羽心中一喜,这些题目恰好都在她的准备范围之内。她略作思考,便提笔蘸墨,开始作答。
手中的毛笔在试卷上如行云流水般游走,她的字迹刚劲有力,笔锋凌厉。在论述治国之道时,
林羽旁征博引,从历代兴衰谈起,结合当下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主张轻徭薄赋、选贤任能、兴修水利,言辞恳切,条理清晰。作诗词时,她更是才思泉涌。
以秋日的萧瑟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壮志凌云的画面,
抒发自己渴望在朝堂上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的决心。“秋风萧瑟扫残云,壮志豪情满乾坤。
他日若遂凌云志,定教苍生享太平。”字里行间,尽显豪迈之气。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林羽沉浸在答题的专注中,丝毫没有察觉。直到考官高喊“收卷”,她才搁下毛笔,
满意地看着自己完成的答卷。收拾好笔墨,她随着人群走出考场,此时,
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放榜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林羽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
每日照常读书习字,但内心却充满了忐忑与期待。终于,放榜的那一天来临了。天刚蒙蒙亮,
林羽便来到了榜文前。此时,榜文前早已围得水泄不通,人们都在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林羽费力地挤到前面,目光急切地在榜单上搜寻。当她看到“林羽”二字高居榜首,
位列状元之时,一时间,竟有些恍惚。周围响起一片惊叹声和议论声。
“这林羽究竟是何许人也?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才华!”“是啊,看他的策论和诗词,
见解独到,文采斐然,日后必成大器!”林羽望着榜单,心中感慨万千。多年的努力与付出,
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但她知道,这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很快,林羽高中状元的消息传遍了朝野。皇帝得知后,特意在金銮殿上召见了她。
林羽身着状元袍,头戴乌纱帽,昂首挺胸地走进大殿。她心中虽有一丝紧张,
但更多的是兴奋与期待。“林羽,抬起头来。”皇帝的声音威严而沉稳。林羽缓缓抬起头,
目光与皇帝的目光交汇。她看到皇帝眼中既有赞赏,也有一丝疑惑。“朕看了你的策论,
见解独到,颇有治国安邦之才。你年纪轻轻,却能有如此见识,实属难得。”皇帝说道。
林羽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过奖了,臣不过是略陈己见,愿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皇帝微微点头:“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从即日起,你便入翰林院任职,好好历练,
日后必能为朝廷所用。”林羽再次谢恩。走出大殿,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暖融融的。
她望着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朝堂之上站稳脚跟,施展自己的才华,
改变这个世界。然而,林羽刚刚踏入官场,便感受到了其中的复杂与艰难。朝堂之上,
党派林立,权臣当道,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作为一个初入朝堂的状元,
林羽很快便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但她毫不畏惧,决心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闯出一片天地。
第三章:朝堂风云林羽以状元之姿踏入翰林院,本以为能在这文人荟萃之地大展宏图,
施展治国安邦的抱负,可刚入职便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翰林院表面上风平浪静,
学者们整日吟诗作画、编纂典籍,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背后都有着朝堂大佬们的影子。入职不久,林羽就察觉到以吏部尚书周崇为首的一股势力,
仗着在朝中根基深厚,结党营私,打压异己,朝堂上下诸多政令的推行都要受其掣肘。这日,
皇帝下旨商讨推行新的税赋改革,旨在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农商发展。
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在朝堂上讨论时,却遭到了周崇等人的强烈反对。“陛下,
这新税赋之法虽看似为百姓着想,实则漏洞百出。贸然推行,恐怕会扰乱国家财政,
动摇国之根本啊。”周崇站在朝堂之上,一脸严肃,身后跟着一众附和的官员。
林羽心中一紧,深知周崇这是故意刁难。新税赋改革方案她曾仔细研究过,
不仅经过了详细的测算,还参考了历代成功的税赋改革案例,是切实可行的。她深吸一口气,
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周大人所言差矣。此次税赋改革,经过了多方考量,
精简了繁杂的税目,合理调整税率,看似短期内税收会有所减少,但从长远来看,
百姓负担减轻,农商得以发展,国家的税收根基会更加稳固,财政收入必将稳步增长。
”周崇冷哼一声,不屑地看着林羽:“哼,你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空有一番理论,
懂什么朝堂实务?这国家财政,岂是你能轻易置喙的?”面对周崇的刁难,
林羽不卑不亢:“周大人,理论虽需结合实务,但正确的理论也能指导实务。若只因循守旧,
不敢尝试新的举措,国家又如何进步?如今百姓生活困苦,旧有的税赋制度弊端丛生,
若不及时改革,恐怕会引发民怨,危及社稷。”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支持林羽和周崇的官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并未立刻表态。
这场争论,让林羽深刻意识到,在朝堂上推行新政,绝非易事,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政敌抓住把柄。此后,林羽为了推动税赋改革,四处奔走。她深入民间,
走访商户和农户,收集百姓对新税赋的看法和建议,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呈递给皇帝。同时,
她还积极拉拢朝中一些有识之士,争取他们对改革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
林羽结识了户部侍郎赵铭。赵铭为人正直,一直不满周崇等人的专横跋扈,
对林羽的改革理念十分认同。“林大人,你这税赋改革,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我定当全力支持。只是那周崇势力庞大,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赵铭忧心忡忡地对林羽说道。林羽感激地看着赵铭:“赵大人,有您的支持,我信心倍增。
周崇虽势力大,但我们有理有据,只要团结一心,定能冲破重重阻碍。”然而,
周崇怎会轻易放过林羽。他暗中指使手下官员弹劾林羽,诬陷她在税赋改革调研中收受贿赂,
扰乱朝堂秩序。一时间,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向皇帝。林羽得知此事后,心中又气又急,
但她很快冷静下来,深知此时必须沉着应对,否则改革大业将功亏一篑。“陛下,
臣绝无收受贿赂之事。这些弹劾奏章,皆是周崇等人蓄意陷害,目的就是为了阻止税赋改革。
臣恳请陛下明察。”林羽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言辞恳切。皇帝看着林羽,
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林羽,此事关乎重大,若查实你确有受贿行为,朕绝不姑息。
”林羽心中一沉,但她并未退缩:“陛下,臣愿接受调查,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罚。
但请陛下给臣时间,让臣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让这税赋改革能继续推行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羽一边配合调查,一边继续为税赋改革奔走。
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最终,
调查结果证明林羽并无受贿行为,那些弹劾奏章都是周崇等人捏造的。
周崇等人因此受到了皇帝的斥责,而林羽则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更多官员的支持。
在林羽和赵铭等一众官员的不懈努力下,税赋改革方案终于得以通过,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随着改革的逐步实施,百姓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开始稳步增长。
林羽也因此在朝堂上声名鹊起,成为了朝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然而,林羽知道,
这只是她在朝堂上的一次小胜,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周崇等人虽暂时受挫,
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而朝堂上的其他势力,也在虎视眈眈。
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的朝堂上,林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继续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章:边关告急春日的京城,本应是一片繁华热闹之景,街头巷尾满是百姓的欢声笑语,
集市上各类货物琳琅满目。然而,一道加急军报却如乌云般,瞬间笼罩了整个朝堂,
打破了这份安宁。边关战事吃紧,北方的蛮族部落突然集结大军,侵犯边境。他们烧杀抢掠,
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短短数日,边关防线便岌岌可危,多座城池告急,
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兵力悬殊,伤亡惨重。这日早朝,皇帝一脸凝重地坐在龙椅之上,
手中紧握着那份军报,声音中满是忧虑:“众爱卿,边关战事紧急,如今敌军来势汹汹,
朕已接到多封求救军报,可有良策御敌?”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
神色慌张。许久,一位年迈的将军出列,颤颤巍巍地说道:“陛下,蛮族骑兵勇猛善战,
此次来犯,我军兵力不足,若要御敌,需尽快调集大军增援边关。”皇帝微微点头,
目光扫向众人:“爱卿所言极是,只是如今朝中能征善战之将,大多分布在各地,
一时之间难以集结。况且路途遥远,援兵未到,边关恐已失守。”一时间,
朝堂上陷入了沉默,众人皆面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林羽站在一旁,看着这混乱的局面,
心中焦急万分。她虽身为女子,且从未有过行军打仗的经验,但自幼熟读兵书,
对军事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见国家危难,百姓受苦,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林羽深吸一口气,毅然走出队列,跪地高声道:“陛下,臣愿往边关御敌!”此言一出,
满朝震惊。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林羽,眼中尽是惊讶与怀疑。
一位大臣忍不住出声道:“林大人,这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你一介书生,熟读经史子集,
在朝堂上出谋划策尚可,怎可贸然前往边关?这关乎国家安危,万万不可冲动啊。
”林羽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陛下,臣虽为文臣,但自幼研习兵书,
对军事谋略也有一番见解。如今边关告急,国家危难之际,正是臣报效国家之时。
臣愿亲率大军,奔赴边关,定当竭尽全力,击退敌军,保我山河无恙,百姓安宁。
”皇帝看着林羽,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深知林羽才华出众,
在朝堂上推行新政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但毕竟打仗不同于理政,关乎生死存亡,
他不得不慎重考虑。“林羽,你可知此去凶险万分?敌军勇猛,战场瞬息万变,稍有不慎,
便会全军覆没。”皇帝沉声道。林羽拱手行礼,神色决然:“陛下,臣深知其中凶险,
但为国为民,万死不辞。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击退敌军,甘愿受罚。
”朝堂上再次议论纷纷,有人为林羽的勇气所折服,也有人依旧持怀疑态度。
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一直未出声的宰相站了出来。“陛下,林大人虽为文臣,
但臣观其平日言行,足见其胆识与谋略。如今朝中无合适将领可即刻奔赴边关,
不妨就给林大人一个机会。臣相信,林大人定不会让陛下和百姓失望。”宰相缓缓说道。
皇帝沉思片刻,最终下定决心:“好,朕就命你为征北大将军,即刻调集五万精兵,
奔赴边关御敌。望你不负朕望,凯旋而归。”林羽心中激动万分,
再次叩谢皇恩:“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退朝后,林羽立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她马不停蹄地来到兵部,与兵部官员商讨调兵遣将之事,挑选精锐士兵,筹备粮草辎重。
同时,她还翻阅了大量关于边关地形和蛮族作战特点的资料,制定作战计划。几日后,
五万大军在京城外集结完毕。林羽身着一身威风凛凛的战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
站在点将台上。她看着眼前士气高昂的士兵,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士们!
如今蛮族侵犯我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我们身为大楚将士,
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职责。此去边关,虽路途艰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奋勇杀敌,
定能击退敌军,还我百姓安宁!”林羽的声音激昂有力,在战场上回荡。“杀!杀!杀!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士气高涨。随着一声令下,
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边关进发。林羽骑在马上,望着远方,
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带领将士们取得胜利,让国家恢复太平,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一路,她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她毫不畏惧,因为她知道,
自己肩负着国家和百姓的期望。第五章:巾帼将军林羽率领五万大军,日夜兼程,
向着边关疾驰而去。一路上,她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关注着军队的行军状况,
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边境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扬起阵阵黄沙,可士兵们在林羽的激励下,
步伐坚定,没有一人退缩。终于,大军抵达了边关重镇——定远城。
定远城此时已被敌军围困多日,城墙上满是战火的痕迹,守军疲惫不堪,但依旧顽强抵抗。
林羽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一阵揪痛,她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解定远城之围。当晚,
林羽在营帐中召集众将,商讨破敌之策。帐内气氛凝重,众将看着地图,眉头紧锁。
“敌军兵力远超我们,且擅长骑兵作战,机动性强。他们将定远城围得水泄不通,
我们若贸然进攻,恐怕难以取胜。”一位副将忧心忡忡地说道。林羽微微点头,
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敌军虽强,但并非无懈可击。他们长途奔袭,
后勤补给线必然漫长且脆弱。我们可以先派人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扰乱他们的军心。
”众将纷纷表示赞同,可又有人提出疑问:“切断粮草供应虽好,但敌军定会加强巡逻,
如何才能悄无声息地完成任务?”林羽沉思片刻,
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可以利用当地的地形和百姓。这附近有许多山林,
我们挑选一批精锐士兵,组成小分队,在百姓的带领下,从小路绕到敌军后方。同时,
制造一些假象,让敌军以为我们要正面强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众人听后,恍然大悟,
对林羽的计策佩服不已。于是,按照林羽的部署,一切行动悄然展开。第二天清晨,
林羽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在定远城前列阵,摆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势。敌军见状,
立刻加强了防御,骑兵在阵前往来驰骋,耀武扬威。与此同时,
一支由五百名精锐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悄然潜入了山林。
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避开了敌军的巡逻。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
终于抵达了敌军的粮草大营。此时,敌军的粮草大营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
小分队队长观察了一下地形,示意士兵们潜伏下来。等到深夜,敌军士兵大多进入梦乡,